成都园林绿化关于我们图

新闻分类

成都政协专访成都绿化施工公司华西生态集团黄先友:超前思维与平台意识

发布日期:2016-07-27 作者: 点击:

成都政协专访成都绿化施工公司华西集团集团黄先友:超前思维与平台意识

成都园林绿化公司董事长

在那些同时关注“双创”浪潮创新者与就业者的人里,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华西生态集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先友堪称理论与实际行动并重的典范。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以思维大胆、超前闻名,在放弃体制内发展的机会投身园林、生态领域做企业后,他善于整合各种资源、敢于突破传统和跨界融合,视“以低碳技术打造现代景观,以生态理念助益行业发展”为企业使命,以“专业专注、突破创新、同创梦想”为公司理念,致力于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在行业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当与时代接轨


记者:请结合您的切身经历与成都绿化施工公司华西生态集团的发展历程,谈谈您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黄先友:离开政府部门转做企业经营,是我的性格使然,放弃了一些晋升通道和职位是很可惜,但能更好地证明自己。当时对业界的考量也有扬长避短之意,我肯定选择与环保相关的领域,因为人脉关系、技术zhuanli都在这一块,但当时生态环保产业的春天远未到来,于是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园林产业。

华西生态集团刚成立时还不是这个名字,因为挂靠的缘故,当时叫华西生态建设中心。不管名字怎么改,“专注、创新、共享”是不变的关键词。至今公司都有这样一句话:“卓越源于专业,专业源于专注,进步源于创新,创新源于突破,成功源于共创,共创源于共享”。

与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有两个不同点:社会使命感强,创新意识强。成都早期的活水公园建设就是由我们执行;成都最早的草皮卷也是我们在北京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发现,看好其推广价值从而引入的。


成都园林绿化公司董事长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大幅回落的形势下,“双创”释放出的创新红利将使企业抵御市场冲击,保持行业领先。经过这些年的技术积淀与发展,如今华西生态集团拥有两项生态技术创新重点产品:透气性植草网格(混凝土草坪)与绿色水务。

混凝土草坪以发泡混凝土为本底,加入添加剂,使城市“绿地硬化、硬地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率,节约建设用地,实现硬地的透气透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理想zhuanli技术。

绿色水务由原有的园林景观技术发展而来,之前与美国人合作建设活水公园,与日本人合作建设望江公园的生态河堤让我们积累了相关经验,得以从景观、文化、生态三个层面来打造城市绿色水务,助益城市生态,也大大降低了管理、维护费用。

多年前我们就做出了发展这两项技术、产品的战略布局,直到现在进入收获期,但如何让这些好的创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依然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记者:在您看来,应该怎么打破类似产品“创新容易、推广难”的怪圈,如何避免创新泡沫化、同质化?

黄先友:在市场环境下,企业理应对创新感知最为灵敏,最能适应市场需求确定主攻方向,从而以创新成果搏击商海大潮。

毫无疑问的是,创新需要超前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拥有超前思维有助于对未来行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作出预测,从而对资金的使用、资源的分配、研究的方向作出适当的调整。但此时有个“度”的问题,有些创新产品恰逢其时,迅速融入市场大获成功。有的创新产品却是虽然实现技术突破,但遭遇阻碍,折戟沉沙。换言之,太过超前的创新技术需要适时推出。

以我们的混凝土草坪为例,2000年时我们已经完成研究工作,可以进入市场。但在该项技术小范围流传之后,遭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很多企业并不接受甚至抵制这项产品,公司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不得已我们将其封存,直到近几年国家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才重新进入市场并广获好评,与之前的境遇截然不同。我们的生态水景观技术也是如此,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直到今天才算迎来了好时光。这一类新兴技术与传统市场力量的博弈并不鲜见。

与此同时,判断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是看厂房、设备和土地,而是看其拥有多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各类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然而由于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力度不够,剽窃、抄袭、仿造、山寨成风,创新者在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资金之后,创新成果却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样的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平台统合众方之力

记者:“双创”生态圈既要重视创新侧,也要重视就业侧。在“双创”大潮中,就业者将从低效率的产业、行业或地区流向高效率的产业、行业及地区,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语境下,华西生态集团旗下华西网络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绿智联”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其现况如何?

黄先友:平台是载体,也意味着影响力和集聚力,优质平台有助于实现上下游产业、优势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的加速集聚。

“绿智联”是我们研发、建立的生态行业的人才网络平台,致力于生态领域人才、智力资源的互联互通。这也将是一个行业人才的大数据库,从专家、教授到普通学生、一线技术人员都有所涵盖,将为未来建立生态研究院夯实基础。

目前产品研发已基本完成,计划公测后于年底正式上线运营。在形成生态行业高端人才的专家智库后,为政府提供谏言建议,为社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服务,为专家团队之间提供交流平台服务;在整合行业各类从业人才、打造行业人才的各类交流平台后,以企业家俱乐部、设计师工会、项目经理联盟等形式,实现行业人才的职业行为规范、政策水平提升、专业知识增长,就业互联互通;最后是建立帮助行业学子升学、助学、就业、创业的帮扶平台,为行业学子就业牵线搭桥,开展对口业务培训和创业帮扶。

其实早在2002年,我们就设立了“华西生态奖学金”,每年拿出20万来奖励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如今只是将其扩大化、广域化,在就业侧实现人才的有效整合与串联。

实际上,建立“绿智联”也是践行我们的企业使命之一——“以生态理念助益行业发展”,做工程、做项目也在为行业发展尽力,但那是落在了某个具体的“点”上面,而“绿智联”的平台效应影响的则是整个行业。这个领域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学院派和实战派人才携手共促发展。

在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之余,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创新也是我们的突破重点。在经历发展的数个阶段之后,华西生态集团的现阶段目标是打造完整的集成服务商,提供生态领域项目的策划、设计、投资、施工、运营、维护等一条龙服务。这也是平台集聚力的一种表现,可以将各个企业的优势高效统合。在设计、施工、养护这几块,我们都拥有高资质的专业队伍,再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就能从之前的园林景观向绿色水务、土壤治理等领域实现进一步拓展。

成都园林绿化公司董事长



记者:从早早践行创新创业,到现在助力更多人投身“双创”,置身当下,请谈谈您对创业成功率的看法。

黄先友:是否创业,选择很重要,要身兼“道痕”,心怀“道德”,前者是自然规律、产业规律,后者就是遵循规律做事,从而有格局,有心胸,有境界。这决定了创业者的事业是否做得久,做得大,看得远。

我们完全可以以此来具体解构创业的成功率。最早的两年半时间是初创企业的第一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死亡时期,创业者不光要勤奋、能干,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以及机遇,即使这些要素全部具备了,依然有50%的初创企业坚持不下去。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第二个两年半时间,进入发展时期,企业开始做大,原有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新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资本将逐步被引入,这个时候要有心胸,能容人容事,新的力量进来了,不光分享责任与工作量,也分享初创者的权力,如果没有心胸的话,30%的企业会一蹶不振。坚持到第三阶段的企业已经只剩20%,但考验远没有结束,企业的方向问题被提及,上坡、下坡还是转弯,要想进一步升华得看企业领导者的境界,没有境界的企业也将被淘汰。不到十年时间,创业者的企业就如大浪淘沙,真正能存活的屈指可数。

创业并不是件很时髦的事,压力、困惑、痛苦都隐在水面之下,要慎重思考自己的创业目的,多想想产品、功能、方向、模式,明确自己的创业行为,不能被潮流牵着走。

回顾创业以来的艰辛与浮沉,自嘲“就是爱折腾”的黄先友反而誓将企业创新之路走得更加坚定。因为,“科技创新是‘双创’的根本之一,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创新,只有在科学技术上以超前思维与时代接轨,注重平台统合作用,才是真正的创新创业的动力和价值所在。”


本文网址:http://www.cd-hxst.cn/news/423.html

关键词:华西生态集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园林绿化公司

最近浏览:

欢迎给我们留言